1. 寵物大進擊
  2. 寵物趣聞
  3. 汪星人

史上最全的開缸寶典——養魚燒友必看

  • alphaP

  • 12-20

一說開缸,大家好像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很多新手並不真正理解開缸的含義,認為開缸就是新缸加水開始養魚了……「深度解析開缸養水」這個題目告訴我們,開缸的核心是「養水」而不是養魚。因為開缸階段是培養硝化菌的初期,這個階段的水質毒素超標,水是有毒的,不適合魚類的生長,應該等到開缸期結束,硝化系統建立起來,水中毒素為零的時候,才是我們養魚的開始。

14734695837607.jpg

因此在開缸階段我們的核心目標就是養好水,為我們以後養魚打好基礎。

開缸是一個綜合體,在沒有具備物質條件(強大的過濾系統)和知識儲備的情況下,盲目開缸是要交學費的。而一次完美的開缸是養魚的良好開端,對於新手而言,開好缸養魚就成功了一半。 

什麼樣的開缸是完美的開缸,我總結了4條標準: 

1、開缸後水質始終保持清澈,僅在開缸前2-3天允許輕微暴菌; 

2、毒素指標全程不超過1mg/L,最好能控製在0.5mg/L; 

3、應該在20天內開缸成功,檢測氨和亞硝酸鹽的毒素為零; 

4、開缸成功下主魚後,毒素雙零保持穩定,不能有任何波動; 

如何能做到完美開缸,這就要從頭說起了。

14734696073797.jpg

首先要明白「開缸的實質是養水,養水的核心是建立硝化系統,培養硝化菌」。隻有硝化系統完善了才能不斷地分解水中的氨和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防止這些有毒物質在水中累積,才能養出真正的好水。

硝化系統的建立需要時間和過程,其中開缸手法和魚缸過濾系統的配置,是決定硝化系統的建立與完善的最重要因素。開缸的手法很多,在硬體設施相同的情況下,開缸的手法決定了硝化系統建立的速度以及成敗。 

下面把我的開缸過程告訴大家,並依此為案例分析一下各種因素對於硝化系統建立和完善的作用。 

開缸案例: 

1、確定養殖魚種、密度、魚缸尺寸及過濾系統(建缸); 

2、設備清潔、消毒、困水; 

3、魚缸加水、開泵、加溫、打氧; 

4、下闖缸魚; 

5、加硝化菌製劑、em菌片; 

6、正常餵食、每周換水30%; 

7、水質毒素檢測; 

8、開缸成功下主魚; 這套開缸手法的指導思想是:以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給為基礎,使用硝化菌製劑來加速硝化系統的建立和完善,以氨和亞硝酸鹽的含量檢測數據為依據,以毒素指標檢測為零做為開缸成功的標誌。

14734696402967.jpg

案例分析:

一、確定養殖魚種、密度、魚缸尺寸及過濾系統

養殖的魚種及密度是確定魚缸尺寸及過濾系統的依據,與硝化系統的建立完善有著重要關係。合理的養殖密度是養好水和魚的一個基礎條件。

怎麼才算「合理」,有一個公式:「1升水養一厘米的魚」。例如:一個100升水魚缸可以養10條10厘米以下長度的魚,保持這個密度就不為過。這個養殖密度是指成魚的體型,因此要考慮到魚長大後所需的空間來確定魚缸尺寸。魚缸過濾系統對硝化菌的養成起決定性作用。以我接觸過的眾多開缸失敗的案例來看,幾乎80%以上是魚缸過濾系統太弱造成的,沒有一個好的過濾,再好看的魚缸也隻是一種擺設。很多成品缸和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魚缸,之所以養不好魚養不好水,就是因為過濾系統太薄弱了。 

魚缸過濾系統應具備兩大基本功能: 

1、濾除水中的魚便、殘餌等各種有機物顆粒,以及纖維、塵埃、濾材脫落的粉末等各種無機物顆粒,使水體保持清潔透徹,減輕硝化系統的負擔。 

2、以生物濾材做為載體培養硝化菌,將水中的氨和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進行氧化分解,並最終將其轉化為毒性很小的硝酸鹽。

1473469663971.jpg

在配置過濾系統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水循環次數:一般以每小時循環5-10次為佳。(之前文章提過的4次以的說法,經過實驗這裡需要更正的,不便之處實在抱歉)

規定水循環的次數是為了滿足硝化系統的需要,這是受硝化菌的特殊習性決定的。硝化菌漂在水中是不能工作的,必須依附於生物濾材才能生長繁殖和工作,水中的毒素是在不斷產生的,一個完善的硝化系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清除掉水中的毒素,所以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水流經生物濾材才能使硝化菌充分發揮作用。因此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水循環系統。很多硝化系統不好的魚缸換大功率水泵後水質變好就是這個道理,增加水循環量是加強硝化系統的一個重要手段。 

2、一定要重視造流:好的造流可以提高過濾效率,使魚便產生後立刻被造浪泵產生的水流帶到水泵附近濾除掉,不給異營菌在缸里大量繁殖的機會,就不會產生大量的毒素,因此可以極大地減輕硝化系統的負擔,同時還能保持水質的清澈,可謂一舉兩得。3、生物濾材的使用量至少要佔魚缸體積5-10%。 

以一個500升水的魚缸為例,至少要有25升以上的濾槽空間來放置生物濾材,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多地使用生物濾材,給硝化菌提供廣闊的生長空間。生物濾材培養硝化菌的能力取決於其表面積和表面粗糙度,生物濾材的體積越小其表面積越大,表面越粗糙的其培養硝化菌的能力就越強。關於濾材的合理搭配,物理過濾的主濾材選用:白棉或羊毛絨。生化過濾主濾材選用:麥飯石、火山石、陶瓷沙。配置比例:白棉10%、麥飯石或火山石60%、陶瓷沙30%。做好以上的工作,就可以進入開缸程序了。 

二、關於設備清潔、消毒、困水沒有太大必要對魚缸和水泵消毒,因為我們要消毒的這些東西都有著乾燥堅硬的表面,這些物品都不是細菌理想的繁殖場所。 

在沒有合適的營養供給的情況下,細菌不會在這些物體上大量繁殖,既便是有也是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對於這樣的物品隻需要簡單的擦洗就可以,沒有必要去消毒。 

當然也有特例:如果發現魚缸或器材上有明顯的菌落黴斑或者臟汙嚴重就必須消毒後使用,這隻是極端事例。如果必須消毒,建議用二氧化氯,採用濃配稀釋法,配10mg/L的二氧化氯水溶液10升,擦拭一遍被消毒物品即可,半個小時後用自來水一衝就可以用了。困水在這個階段可有可無。根據當地的水質決定,現在城市自來水一般都是二氧化氯消毒的,所以沒有氯氣含量,二氧化氯不是氯製劑,在水裡不產生氯氣和次氯酸,所以非常安全。 

如果當地的自來水是用氯氣消毒的,會有刺鼻的氯氣味,就必須要困水了,困水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促使水中的氯氣揮發,防止傷魚。關於困水時間問題,我建議不管何種形式,不要超過3天。有人一困一周,或者更久,這是不好的習慣。 

因為時間久了水中的微生物會繁殖,加之困水桶里沒有硝化菌,所以會產生毒素,而且現在大部分樓房都採用二次供水,二次供水水箱本身就是一個汙染源,這種水如果再被長期存放,細菌會超標的,有魚友做過測試,困水過久的水裡會產生毒素指標。三、魚缸加水、開泵、加溫、打氧 加水可以加熱水器的水,或者是燒的水,這樣可以迅速的把溫度提高到設定值,減少加熱棒的負擔。

14734696976766.jpg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