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過濾方式介紹&過濾誤區(解說底濾)
-
alphaP
- 11-29
前言
平時很多人會問,什麼是上濾什麼是底濾?到底是上濾好還是側濾好?側濾和背濾又有什麼關係?效果到底哪個好?底濾是最強大的嗎?虹吸底濾好做么?
我們就先了解一下過濾是什麼?
過濾系統的組成
過濾系統是由動力源,水質過濾,箱體和細菌組合而成的統稱:過濾系統。
動力源就是指水泵,利用水泵轉子的轉動帶到整個過濾系統的水循環。
水質過濾就是指濾材,通過物理和生化兩種濾材組合而成,是作為細菌寄生和繁殖的地方。
箱體就是指承載這些濾材的容積,也就是過濾箱。一般會使用塑料箱或者玻璃缸。
細菌主要是指硝化細菌。但一個過濾里只有硝化細菌是不夠的。還有其它異營菌在幫忙過濾。
底濾
一、底濾概述和優缺點
底濾需要一個濾缸,將濾缸放在魚缸的下方,也就是底櫃中。
底濾的優點:底濾為濾材提供的空間最大,所以處理能力是最強的(注意不是效率)!有利於硝化細菌的培養。一般來說底濾有3格或者4格,濾材的擺放順序為:第一格,白棉、藤棉,第二格;細菌屋、陶瓷環、玻璃環、濾球等(可以選一種,也可以搭配使用);第三格,如果是最後一格,則可以放泵和加熱棒,如果不是,也可以放細菌屋等或是麥飯石;但是最後需要留一格放泵和加熱棒。
底濾的缺點:體積巨大一般得佔用魚缸底櫃空間,並且對水泵要求比較高,功耗比較大,水泵必須和溢流配合妥當,否則有可能水漫金山或水泵干燒!所以,對技術水平要求略高。
特:過濾的觀點
很多人和魚都認為底濾是所有過濾當中最強大的。這是世界真理來的呀!!
但這種觀點太過主觀了,為什麼?。只要了解過濾的人都知道,過濾效果真正取決於細菌的數量,而影響細菌數量的就是濾材數量和質量。所以只要一個過濾箱能裝載巨量的濾材,他的過濾效果一定不會差。而底濾只是剛剛好佔到空間大的便宜。也就是說只要把同在大小的過濾放在魚缸上面,就成了強大的上濾了。當然底濾有更好的收藏性,這樣能兼顧美觀和實用。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他的強大也不是一下子給認同的。只要好好的利用他的空間,充分使用濾材,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底濾的分類
底濾的過濾方式只有一種。都是通過溢流的方式把濾缸分區,然後讓水流過。一般的底濾會分三格或四格,主要分格都是分幾個區域給予不同的作用。如第一格多數為物理過濾區,第二格為生化過濾,最後一格是水泵區。
三、底濾的組成(魚缸,溢流區下水,濾缸,水泵。)
一個底濾的魚缸,除了魚缸和底濾之外,連接這兩個缸體的部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魚缸是我們養魚的活動區域。
溢流區下水,這個就是確保魚缸的水不會一下子流到過濾里的部件。這是為什麼停電水泵停止的時候,魚缸的水不會繼續往過濾里流的原因。
濾缸,承載了大量過濾水質的濾材的箱體。
水泵,帶動整個過濾系統的水流循環的電器。
底濾魚缸的工作原理圖
水泵轉動后,水泵區的水會順著上水管流到魚缸里,而魚缸的水位會不斷上升,當水位上升超過溢流區的溢流板就會溢流到溢流區中。而溢流區底部是由一條下水管連接著過濾的物理區,所以溢出魚缸的水就流到溢流區再流往物理區。水經過物理區之後再進行一次溢流到水位更底的生化區,生化過濾后再流回水泵區。
四、濾缸的結構
底濾缸一般會分區,只有小型的底濾缸由於空間受限才會不分,或者分兩格。
而一般分三個區,物理區,生化區,水泵器材區。而有些人底櫃的空間大,會把濾缸分四五格。而多出來的格數一般都是當作生化區使用。
過濾缸尺寸參考圖。這是我在百度上找的,很多人不知道溢流板和擋流板應該用多高,這裡有個參考圖。這是我看到這麼多尺寸圖中,覺得最有參考價值的。
五、底濾的下水方式分類
單從過濾的下水方式來說,底濾是有兩種,一種是溢流,而溢流的結構上有三種以上。另一種下水方式就是我的處女貼不開孔底濾,虹吸下水方式。
1,溢流下水方式(四角溢流,三角溢流,三重溢流)
溢流下水的意思就是通過水向低處流的原理,把魚缸多餘的水溢流到過濾里。通過溢流板高度來控制魚缸水位的高度。再由擋流板讓水流從底下流到溢流區的上面。
根據常見的溢流區的形狀,可分為三種最常用的。
很多人在這方面的選擇上都會糾結一番,不知道是三角式的好還是四角的好。在這裡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效果都一樣。只是外觀不一樣,在選擇上,直接選自己喜歡的外觀。只要尺寸弄得適合效果還是一樣的。
而三重溢流是比較新式的下水方式,它把檔流板,溢流板都變成管式,通過管徑的大小製造出溢流區的大小。而優點就是只需要打一個孔。至於缺點就是由於是圓形的溢流,所以沒辦法與魚缸的角落容合,變成一支柱子在魚缸裡面。
而有人會比較三重溢流與三角或四角溢流的好壞。在這裡可以說明,傳統的三四角溢流是需要打兩個孔,而孔位的控制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當然你懂就不難了。由於是兩個孔,對於一塊玻璃來說,孔與孔之間越接近,孔打得越多,玻璃受壓破裂的機率就越高。而三重溢流的好處只需要打一個孔就能完成上下水的管路要求。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